Patrick Ahern很清楚Google的力 量,少了它,生意还真不好作。
他所任职总裁的 数据恢复集团(Data Recovery Group)向来在 Google搜寻引擎上名列第四,而今年一月,Google在无 预警的情况下将该公司排除在搜寻结果之外,结果该公司业务马上下 跌了30%。
“排名第四,生意一帆风 顺;一旦被除名,洽询电话也一落千丈。而若你又没跟Google 打好关系,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怎么被除名的。”Ahern表示,他 认为这将有危险的骨牌效应。“一旦你没被列在Google搜寻中 ,Yahoo也不会有你的资料,这种连带关系真是可怕了。” < /P>
在网络泡沫化之后,Google不仅没 受影响,反而一枝独秀,一跃成了网络龙头。网友喜欢使用它的搜寻 服务,证明它是网络上的头号搜寻引擎。
由于Google太过强大,许多公司甚至认为它就代表整个We b网络:你若没被列入Google搜寻检索中,你根本就不存在。 甚至有人表示,而若你没向Google下广告,或动用其它关系, 你根本无法获得有力的搜寻排名。
“太多人都倚赖Google的免费流量,因此一旦排名降低, 生意也往往大受影响。”经营searchenginewatch .com的Danny Sullivan表示。
几年前各家搜寻服务的流量都不相上下时,网站往往可以 在几家家喻户晓的搜寻引擎中(如LycosAltaVista) 免费刊登。但网络泡沫化之后,门户网站与搜寻引擎开始另辟蹊径, 开始销售赞助连结,并授权使用由第三方厂商所提供的搜寻结果。而 创始于1998年的美国加州山景市的Google公司更成了此中 翘楚。
Google由于搜寻页面精简 ,检索结果又异常精确,市场领先门户网站与网络服务供货商(IS P)如Yahoo、美国线上(AOL)与Earthlink等纷 纷与Google合作,采用它的搜寻技术。
这些公司通常会将Google与自家的搜寻结果结合在一起 ,一方面维持公司自主性,一方面也避免与他人重复。也由于这些接 踵而来的合作方案,使得Google大举超越竞争对手,并使得网 站纷纷希望能在Google搜寻结果中名列前茅。
< P> 根据Suulivan的说法,网友平均每月花在Go ogle共有1500万个小时,Yahoo只有600万个小时。 搜寻时数的计算是以网站造访人次乘以每人平均停留时间。